星空体育(国家认证)官方网站-最值得信赖平台

星空体育:中美戏剧交流史上的一桩“公案”-星空体育有限责任公司

你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公司资讯

星空体育:中美戏剧交流史上的一桩“公案”

发布日期:2025-04-24 14:50:04 点击次数:

  

星空体育:中美戏剧交流史上的一桩“公案”

  1930年2月16日晚,梅兰芳在纽约表演了《汾河湾》《剑舞》《刺虎》等剧目,由此在美国掀起了一股“梅旋风”,两个星期的戏票三天内一售而空,演出计划由两个星期延长到五个星期,美国各路媒体纷纷报道、评论演出盛况,期间偶有溢美之词。

  有戏剧史家和评论家认为美国著名剧作家桑顿·怀尔德的戏剧创作借鉴了梅兰芳京剧的一些元素,而怀尔德予以否认。导致各说各理,莫衷一是。本文作者对此“公案”进行了梳理。

  桑顿·怀尔德是美国现代戏剧家和小说家,童年时曾在中国短暂生活过一段时间,就读于烟台芝罘学校,1912年回到加利福尼亚接受教育。1926年出版第一部小说《卡巴拉》,1927年出版小说《圣路易斯雷大桥》,并获得1928年普利策小说奖,1938年和1943年先后凭借戏剧《我们的小镇》《九死一生》两次获得普利策戏剧奖。

  怀尔德于20世纪20年代末开始探索戏剧舞台改革,1938年《我们的小镇》的出版标志其探索的成熟。唐纳德·马奎里斯在《我们的小镇》“序”中说:“他对舞台做的变革,就如同毕加索和布拉克用立体主义试验对绘画的变革,或乔伊斯的意识流对小说的变革一样……在某些方面,他堪称第一位美国剧作家。他对后世剧作家的影响——威廉斯、米勒、阿尔比、兰福特·威尔逊、奥古斯都·威尔逊、沃格尔等人——是不可估量的。”

  怀尔德戏剧舞台的特征,正是中国戏剧舞台的显著特点,又恰逢梅兰芳访美前后,有人提出“影响论”。目前,持“影响论”者理由大致有六点:其一,怀尔德童年在中国生活过;其二,怀尔德阅读过哈里·本里默和乔治·黑兹尔顿自称原汁原味的中国主题剧本《黄马褂》,该剧舞台、服饰都模仿中国戏剧;其三,1930年,怀尔德在纽约观看过梅兰芳表演;其四,1937年11月24日,怀尔德在写给艾米·韦特海默的信中说“杰德·哈里斯叫我去巴黎,把《我们的小镇》读给他听——用中国戏剧和《普尔曼列车希尔瓦萨》中的技巧来探讨一个新罕布什尔的小镇”;其五,1938年,怀尔德在《〈我们的小镇〉序言》中说“在最健康的年代,剧院总是展示最少的舞台布景……在伊丽莎白时代,中国人使用了类似办法”;其六,1961年7月25日,怀尔德致玛莎·尼默勒信中说“看过30年代梅兰芳在纽约演出的剧目选本”。

  对于第一点和第三点,怀尔德明确说自己在中国“没看过戏”“没看过梅兰芳京剧”。对于第二点,怀尔德没有否认,但只通过两名美国剧作家创作的模仿中国戏剧的作品就认为怀尔德能够深入了解中国戏剧和梅兰芳京剧,显然证据很弱。第四五六点都表明怀尔德了解过中国戏剧和梅兰芳京剧,但就此断定怀尔德深入了解中国戏剧特征,显然说服力不够。

  此外,怀尔德探索戏剧舞台改革实际早于梅兰芳访美演出。按照天津传媒学院教授张金良、祁淑玲几篇论文中的观点,怀尔德创作于20世纪20年代晚期的《“海华沙”号卧铺车》(另译《普尔曼列车希尔瓦萨》)已经展现出“突出舞台的象征性”“崇尚极简主义”的特征。

  对于这桩“公案”,特别是对于怀尔德否认看过中国戏剧和梅兰芳京剧,如无确实证据,应该尊重怀尔德本人声明。但是,怀尔德是否有其他渠道了解中国戏剧和梅兰芳京剧呢?从资料中看来,是有的。

  笔者所藏的一本书恰好在梅兰芳和怀尔德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这本书是汉学家阿瑟·韦利编译的《古今诗赋》,书的扉页有英文题记,中文意思大致是:“赠桑顿·怀尔德先生,作为我们1933年在檀香山(夏威夷)愉快会面的见证,致以最温暖的问候,张彭春。”

  张彭春(字仲述)是南开大学创始人张伯苓的胞弟,也是中国现代戏剧的拓荒者。据《胡适日记》1915年2月14日记载:“仲述喜剧曲文字,已著短剧数篇。近复著一剧,名曰‘The Intruder’《外辱》,影射时事,结构甚精,而用心亦可取,不可谓非佳作。”

  可以说,在中国现代戏剧方面,徐志摩1924年在《〈剧刊〉始业》中的评价颇为准确:“我们当初凭藉的只是一股空热心,真在行人可说是绝无仅有——只有张仲述一个。”

  张彭春和怀尔德在夏威夷这次会面,大概在1933年11月。当时,张彭春受聘在夏威夷大学担任客座教授,时间为一个学年,讲授内容是中国艺术,包括中国画、戏剧艺术、书法、艺术批评等。据夏威夷大学马诺阿分校的学生报纸《夏威夷之声》报道,怀尔德11月2日抵达夏威夷大学,11月18日离开。其间,参加了一些招待活动,举办了一场演讲和三场系列讲座,系列讲座内容分别涉及小说、传记、戏剧。

  张彭春和怀尔德的“愉快会面”,具体交流了什么,虽然目前无法确知,但应是双方共同感兴趣的话题,应该是中西戏剧。

  二人对一些西方经典作家十分了解和欣赏,而对于中国戏剧,二人更有可交流之处。怀尔德强调自己所受的影响“来自世界戏剧,来自希腊戏剧和莎士比亚戏剧”。这里的世界戏剧,星空体育官方网站当然包括梅兰芳京剧在内的中国戏剧。而他1961年自承看过“30年代梅兰芳在纽约演出的剧目选本”,已是梅兰芳访美30年后,如此记忆深刻,可以想见怀尔德当时了解中国戏剧和梅兰芳京剧的强烈意愿。

  张彭春是最适合向怀尔德介绍中国戏剧和梅兰芳京剧的人。除了张彭春和怀尔德交流没有语言障碍这一根本因素,张彭春还有其他优势。

  梅兰芳在中国驻美大使馆举行招待演出时,张彭春观后立即指出“美国人看不懂”。于是梅兰芳邀请张彭春为剧团总导演,对梅兰芳演出剧目提出修改意见,并采用西方导演制,对每晚演出时间进行精确计算,严格按照时间规定,调整演出内容,最终确定了符合西方人观赏习惯的演出模式。

  《缀玉轩游美杂录》曾引《申报》1930年3月29日报道:“此次登台,戏目均由张彭春先生排定……所演各剧,均注重表情,经张先生导演多次,并担任舞台监督,指挥如意,热心可佩。”齐如山在《梅兰芳游美记》中也说:“演戏的时间比从前规定缩短了,可是演出的段数,倒比从前加多,当然每段所用的时间,更短了许多。于是又将各戏重新安排,把不很重要的去处删去了好多。钟点的规定,颇合美国人的心理,每次幕的开闭,由张彭春先生主持。星空体育官方网站各剧的说明,由我作成中文的,杨秀女士译成英文,再由张彭春先生审定。”

  这样的调整,奠定了梅兰芳演出成功的基础。为此,梅兰芳说:“(张彭春)对内对外无不措置裕如,对中国的戏剧艺术有独到的见解。我能在艺术方面有那样的收获,是和张先生的辛劳分不开的。”

  其二,张彭春深刻把握中国戏剧特征并认为中国戏剧能够为世界戏剧改革提供借鉴。

  梅兰芳曾说:“干话剧的朋友真正懂京戏的不多,可是P.C.张却是京戏的大行家。”这话非泛泛而谈,而是客观评价。张彭春在《中国舞台艺术纵横谈》中认为,中国舞台忽视舞台布景,不以对现实的细致逼真的模仿而见长,而是“模式的构成”,即空舞台、程式化和象征性。他认为,这种特征“不仅对中国新戏剧的形成,而且对世界各地的现代化戏剧实验都将起推动作用”。

  张彭春在《中国的新剧和旧戏》中也强调了这一点:“虽然旧戏中可能有些观念不再适应时代要求了,但是在舞台上,在精彩演出中,仍可发现有益和具启发性的因素,这些因素不仅对中国的新剧有好处,而且对世界其他地区的现代戏剧也有好处。”怀尔德强调借鉴“世界戏剧”,张彭春认为中国戏剧为“世界戏剧实验将起推动作用”,可谓无独有偶。

  据《张彭春日记》记载,他早在1918年2月就“在美国公使馆里讲《中国的戏剧》”。后来任《世界人权宣言》主要起草者时,成功将中国“仁”的理念融入其中,将“良心”的概念写入《世界人权宣言》第一条。从他赠给怀尔德的《古今诗赋》是屈原、王维、李白、白居易、元稹、欧阳修等人的诗文选来看,也有向怀尔德介绍中国文艺的意味。

  张彭春在《中国舞台艺术纵横谈》中说:“在中国舞台上,一根马鞭就代表一匹马。”以“趟马”为例论述中国舞台艺术的象征性。怀尔德也谈及“趟马”的例子。他在《关于戏剧创作的几点思考》中说:“在中国戏剧中,手里拿着鞭子和身体慢跑的动作表明一个人在骑马。”在《〈三部戏剧〉序言》说:“在中国戏剧中,人物跨在一根杆子上,表示他在骑马。”如此细节,似非巧合。

  虽然,我们不能因为张彭春与怀尔德的交往,就断定怀尔德的戏剧改革受到了梅兰芳京剧的影响,但通过张彭春赠给怀尔德这本书及张彭春真挚的赠语,可以想见张彭春与怀尔德的交流是多么兴奋。张彭春的确在怀尔德与中国戏剧和梅兰芳京剧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